乡村节能建筑改造的潜力与痛点 |
时间:2021年04月13日 浏览:654次 |
不久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开展了2020年度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评选,并发布了获奖名单。据了解,此次获奖项目均为取得绿色建筑标识且竣工验收一年以上的工程项目,获奖条件也多是聚焦在建筑的安全耐久、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方面的技术突破上。 当下,大力发展绿色节能建筑,已成为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一环。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测算,2018年全球建筑业建造和建筑运行相关的终端用能占全球能耗的35%,其中建筑建造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终端用能占全球能耗的6%,建筑运行占全球能耗的30%。 就我国来看,根据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的统计,2018年我国建筑建造和建筑运行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占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2%,其中建筑运行占比为20%。建筑成为耗能大户,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提升建筑的能效水平、降低建筑的能源使用强度,是当下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丰收的有效途径。 农宅改造的潜力 早在1986年,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就出台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明确通过增加墙体保温性能达到节能30%的要求。随后,2014年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首次指出要将绿色建筑发展列为新型城镇化的主要指标,并提出到2020年我国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50%。 2017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能源局联合发布的《推进北方采暖地区城镇清洁供暖的指导意见》中更是明确,要大力提高热用户端能效,推进建筑节能,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行超低能耗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示范,加快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优先改造采取清洁供暖方式的既有建筑。 其实近十几年来,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北方城镇节能建筑占比已经超过50%。2001~2018年,北方城镇建筑供暖面积从50亿平方米增长到147亿平方米,供暖面积增加了近2倍,而平均单位面积供暖能耗从2001年的23千克标准煤/平方米,降低到2018年的14.4千克标准煤/平方米,降幅明显。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表示:“能耗强度降低主要源于建筑保温水平和高效热源占比的提高,以及运行管理水平的提升。” 但是,我国的节能建筑改造更多是在城镇展开的,而在北方农村地区,约有80%的民用建筑没有采取节能措施,采暖能耗是同地区城镇建筑的2~3倍。 北京热力集团副总经理、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副理事长刘荣表示:“谈农村清洁取暖,就离不开谈农村住宅的保温改造。”农村清洁取暖,重点在于农村住宅的保温改造。 不难看出,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有了另一层含义。作为与之配套的减排措施,农村地区的建筑节能改造也进入了“攻坚期”。 根据已完成的农房改造的案例测算,实施了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改造的农宅,在取暖季时的平均室温较未实施改造时提高了4~7摄氏度,而取暖煤耗降低27%~44%,节能效果显著。 “用不起”的痛点 从各项数据来看,农房改造势在必行,但目前的问题是:钱从哪儿来?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致力于打造全国首个“无煤化”示范县,将建筑节能与清洁供能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据了解,商河县连续三年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改造面积35万平方米,其中主要针对最影响散热的外墙、屋顶(天花板)、门窗三个点,分别采取了“北墙内保温壁贴+天花板填充保温材料+门窗保温门帘+南面封厦”等多种形式,整体节能率提升约30%,室温上升3~5摄氏度,室温散失实验表明房间保温性能明显提升。据商河县相关负责人介绍,每户的建筑改造费用大约为3000~6000元。而抽样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农民只能接受低于2000元的改造费用,约30%的农民可接受2000~5000元的改造费用。 其实,“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对于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的快速推进给予了充分支持。2017年5月,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明确:中央财政奖补资金标准根据城市规模分档确定,直辖市每年安排10亿元,省会城市每年安排7亿元,地级城市每年安排5亿元,试点示范期为三年。 随后,2019年,财政部又下发了《关于下达2019年度大气污染防治资金预算的通知》,明确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补助资金试点城市名单及资金数额,其中共计下达补贴资金152亿元,涉及43个试点城市。 不过,中央财政的补贴是包含了热源侧和用户侧两方面的清洁取暖改造费用,其中热源侧清洁化改造的费用占比较大,分摊到用户侧的建筑节能改造上的补贴资金就较为紧张了。未来,随着改造范围的扩大、中央财政补贴的退坡,地方财政的资金压力将越来越大。如果没有补贴或补贴较少,对于经济条件欠佳的农村居民来说,能否配合建筑节能改造,也将是未知数。 清洁取暖和建筑的节能改造都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我们不能只谈基建而不谈农村居民的切身感受,只有让农村居民既“改得起”又“用得起”,才是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乡村振兴。 |
上一篇 | 返回目录 |
下一篇 |